「玩」才是最高段位的「鸡娃」
01
“感官探险”
打开认知的维度
世界的密码藏在我们的眼睛、耳朵、指尖和鼻尖 ,五感是孩子最初的“科学家工具箱。它让孩子学会用皮肤记忆世界的温度,用呼吸收藏四季的味道,在黑暗中发现新的光明。
孩子们蒙上眼睛触摸树皮的纹路;闭紧嘴巴用鼻子辨认柠檬与薄荷;光脚踩过鹅卵石发出咯咯的笑声......
这些看似幼稚的游戏,实则是打开认知宇宙的钥匙。
神经科学证实,多感官联动时,神经元连接速度会提升3倍,同时也是孩子们语言的源头活水:只有摸过“扎手的松果”,才会说出“像小刺猬在挠手心”;当孩子闻到糖葫芦时会开心,嗅到中药味会皱眉......
这是最原始的情感教育,也是幼儿情绪的隐秘通道。
启华孩子们在五感侦察兵行动中,用耳朵破译生活中的“声音盲盒”,用手心绘制“触觉地图”,真实的感受南昌的雨季,以及生活中要如何注意安全,用鼻子环游世界,闻到咖喱味就跳印度舞,嗅到罗勒香变意大利厨师。
当您看见孩子趴在地上听蚂蚁走路,请别急着拉起他——那些专注的感官探险时刻,正是他学会欣赏生活、品味生活的开始。
02
“山河工程师”
文化自信和生态意识的觉醒
每一个教具的棱角都经过安全测算,每个角色扮演脚本藏着心理学模型,就连项目里的争吵都是精心设计的“社会实验场”。
当我们说“玩是最高阶学习”时,背后是2300小时的行为观察。
因南昌的雨季,孩子们发起了对地形地貌的思考和探索,关于水是怎么来的?它将去往哪儿?萌发了“建造自己的河流”的想法。老师顺势推出“山河工程师”项目,提供沙土、防水布、吸管等基础材料,放手让孩子探索地形创造的奥秘。
孩子们开始动手制作,山川河流的基本形态。
项目中,孩子们遇到棘手难题:上游筑坝导致下游农田干涸,人工运水效率太低。教师悄悄放入几根弯管,一场关于虹吸原理的探索就此展开。
首先测试不同管径(吸管/软管)、高度差(20cm vs 50cm)、液体(清水/色素水,最终发现管子必须完全充满水,否则会断流;出水口要比水面低,“像滑滑梯终点要更低, 加入蓝色色素后,清楚看到“水爬过沙山”的轨迹。
最后孩子们一起工程升级,用橡皮泥密封管道接口防漏气,搭建“虹吸监控塔”观察水位 。
最震撼的不是孩子们造出多像的堤坝,而是明明在争吵,突然有孩子喊出“要建造像长城一样坚固的堤坝!”
这种文化自信和生态意识的觉醒,比任何知识灌输都珍贵。
03
“滑坡的小球”
每一件玩具的筛选和制作都有意义
“为什么小球从高坡滑得更快?”启华的大班孩子用一场积木斜坡挑战赛,开启了重力与协作的争吵探索之旅,孩子们用积木搭建不同角度的斜坡,测试不同角度的斜坡与滑行距离的关系。
为防小球脱轨,孩子们用积木搭出“防撞护栏”,争论“谁先测试”“谁更厉害”时,诞生了“轮流当测试安全员”的民主制度。
社交能力是“教”不出来的,孩子需要通过跟同龄人的妥协、碰撞摩擦,在具体场景中靠“实战”获得。
启华幼儿园的每一件教具的筛选和制作都有其意义,每个游戏的启蒙意义都有据可查。
从“不想上幼儿园”到“我和朋友一起找高坡”;曾经害羞的孩子,如今有了朋友,还能主动与老师分享新发现;曾经惜字如金的孩子也成了队伍里的“安全小卫士”,提醒大家“注意台阶!”
点滴改变,见证着孩子们对启华幼儿园的接纳与归属。
启华幼儿园里藏着真正的智慧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像设计师一样想象创造
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
像数学家一样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