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颗种子都能找到破土而出的角度

2081872cad90fc4b95ec0ecef4bd2af.png


104f739aa077a93889e29600d14fbc9.png



01

教研,是教师成长的“加油站


在启华,教研是教师们专属的“成长盲盒”。


在教研例会上,语文组的万能能老师分享了她十几年以来所积累的“课堂突发状况百解锦囊”,其中融入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如何根据学生即时反馈调整教学节奏;


5d9836341c1b741ae3247bb8561df0b.png


数学组李双双老师则用华容道设计数字魔术,背后是“游戏化学习”的教学策略;


a01d9c09714e013fb112aed9ee02a84.png


英语组的蒋莹老师则是玩起了“课堂表情包诊断游戏”,当课件上的卡通字母突然wink时,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知识点也能“抛媚眼”,这正是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的生动实践,通过趣味互动降低学习焦虑。


b50094f61c57f8ca5dc63297bf38546.png


每一次教研都是一次思维碰撞,而这正是启华教师们的日常“专业冲浪”。  




02

课堂,因教研而“活”起来


一次五年级科学课后,孩子们在走廊测量雨水pH值,美术老师忽然指着水洼惊呼:“快看!这倒影像不像莫奈的画?”这场意外的跨学科对话,催生了启华首个“STEAM”项目——“我们的微型地球”。


cc904b1956d958bd69155e371faa932.png


学生们在玻璃缸里用黏土塑山脉,用色素调海洋,甚至用绿豆模拟人口增长,科学、艺术、数学知识自然融合。而在数学课堂,老师将“条形统计图”教学升级为PBL(问题导向学习)项目,让学生统计“班级每月零花钱去向”。


c85f19c410359312fadf99d9e4b422d.png


孩子们分成零食组、文具组、公益组,用磁力片拼出立体统计图。当发现公益支出占比最低时,班长小宇提议:“我们把下次义卖的钱捐给流浪动物站吧!”——一节数学课,悄然埋下了德育的种子,这正是“学科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  




03

活动,让学习扎根于真实情境


阅读节当天,小学部的学生们身着书中人物的服饰,走进幼儿园的课堂,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生动的故事讲述。这种"教学相长"的共读方式,让经典文学在代际传递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0be40d176d8a560dd9ba1d7790aece6.png


英语节的反霸凌口号被孩子们用黑粉色涂鸦呈现,语言学习与社会情感教育自然衔接。


671953c628ca5a6eced0ebf5396f44e.png


数学节上面对主持人接连抛出的数学问题,选手们快速思考、沉着应答。这种寓教于乐的竞赛形式,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


268f5c08f8b7e1bdf79df69b072d96b.png


这些活动没有炫目的科技噱头,却牢牢扎根于建构主义理论——知识要在真实情境中建构才有意义。 




04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双向奔赴


在启华教师的办公桌上,总放着几本特殊的“错题集”。


数学老师的《错题诊疗手册》里,每一道典型错题都标注了“病因”与“药方”:“概念混淆型——用实物对比法”“粗心漏看型——关键词圈画训练”,这背后是“精准教学”的坚持。


68b1579e575fe7ca13b73ebe1739bec.png


语文组的《作文升格档案》,则完整记录学生从“流水账”到“优秀范文”的修改过程,体现“过程性评价”理念。


02248832f20e4c5e957eff870b18681.png


014efa38ad8465ff331d253f0a62572.png


当老师发现某位同学连续三次数学作业都错在“进退位混淆”时,她连夜录制了5分钟微课,用公交车上乘客“上下车”的比喻讲解原理。


c1a6480c9dbbf10c4a305c2da38fb96.png


第二天,那位同学举着全对的作业本冲进办公室:“老师!我现在是‘计算站’的五星司机!”——这个瞬间,正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专业的方法与温暖的态度,让学习真正发生。



教育的温度,藏在教研笔记本上反复推敲的教学设计里,落在学生举起又放下的犹豫指尖上,生长在那些看似"超纲"却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对话中。


在启华,我们不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一群固执的园丁——用教研的微火持续烘烤教育的土壤,让专业与温度并行,直到每一粒种子都找到破土而出的角度。  


71830aecc8e2134070eed60854c70f2.png


0ab34155dce57a84f2734b8409d1674.png

3e59958ba13cdd2f70feb774b5ce0c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