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懂”到“做对”,启华高中数学老师的教学思考

da6baf62dcbb35eaeebe1f32d7c4b01.png

21428d7386d5f4e9e4887a602425bfb.png


● 原临川一中零班数学教师、三十多年教龄、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数学竞赛教练、江西省抚州数学学会中心组成员。


● 所教学生中清华北大录取人数达二十余人,为临川一中高考取得辉煌成绩作出了极大贡献。在教育教学中一直追求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学生的问题”为目的的课堂。




01

“勤奋≠高分”,问题出在哪里?


在启华中学的走廊公告栏上,数学成绩单总是最能引发讨论。尧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不少每天刷题到深夜的学生,成绩反而比不上那些"准时睡觉"的同学。


ee802cad0e672670583659b1201e1f6.png


问题不在于努力程度,而在于“努力质量”——有些学生把数学当成“记忆游戏”,死记解题套路;


ce7bd61330e3f9d51ba0ac21c434c37.png


有些则陷入“盲目刷题”的怪圈,重复同样的错误。就像拿着错误的地图,跑得越快,离目的地越远。




02

一个“翻盘案例”背后的教学智慧


尧满荣老师分享了一位A同学的转型故事:从年级三十名到前十五名的跨越,秘诀并非题海战术,而是“针对性补漏+可视化学习”。


d4d0150835f1bd9dadffcbe0449c404.png


最初接触解析几何时,A同学总在“曲线方程的实际意义”上卡壳——书本上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她能机械复述,但一旦遇到需要结合几何图形分析的题目,就会陷入“知道公式却不知如何用”的困境。


更棘手的是空间向量部分,那些抽象的空间位置关系让她“想象无能”,作业中频繁出现“误用平面向量结论”“混淆二面角与线面角”的低级错误。


a9c2cbf075ec862ce1050eb958a04a3.png


关键时刻,尧老师给了她三大破局法宝:


● “可视化”教学法:


用动态课件演示曲线变化,让抽象的方程"活"起来;借助教室里的实物模型,把空间向量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


● 错题诊疗手册:


不是简单订正,而是带着她一步步复盘:"这一步为什么错?当时是怎么想的?


● “小题大做”训练:


针对薄弱点,设计从1分基础题到5分综合题的渐进式训练,让她体验"做对"的成就感。


4e541161a1f7a154784b88be34fdf21.png


三个月后,她的试卷上出现了微妙变化:原本“解:略”的空白处开始有了解题痕迹,哪怕最终答案不对,过程却能看到清晰的逻辑链。


9628842d59d08c26b4ecda94d39cd41.png


而最让尧老师动容的,是她主动要求重考一次单元测试时说的一句话:“这次我想证明,有些错误我不会再犯第二次。”




03

为什么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


在《简单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公开课上,尧满荣老师设计了一场“暴露问题”的实战演练:学生上台板演,全班共同纠错。


a7fcbd7e223cf20921fdeb6d68dcdac.png


结果不出所料,多数错误集中在“忘记对内层函数求导”这一关键步骤。老师并未直接纠正,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讨论解决。


74affcf29a3abc40d410bedd7e04aaa.png


这堂课揭示了一个教学真相:数学不是“教会的”,而是“练会的”——只有通过反复暴露错误、反思修正,才能真正掌握“复合、求导、相乘”的底层逻辑。  




04

教育的本质:转变思维的重要性


无论是A同学的逆袭,还是公开课中的“错误大作战”,尧满荣老师的实践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


af5433ca012927e57d8bea5713b7005.png


数学学习不是机械套用公式,而是理解本质、建立关联、解决问题的思维训练。正如尧老师所说:“老师的价值,在于帮学生找到“卡点”;而学生的进步,源于愿意直面问题并持续行动”。


f950c7d35bc6d55b862fa215ee2040a.png


或许,细微之处的教育才更加值得关注——当老师的点拨与学生的顿悟相遇,抽象的公式便有了温度,枯燥的定理开始呼吸。



如果你也在数学学习中挣扎,不妨停下来思考:是方法不对,还是心态未调?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困惑,或许下一篇推文就能为你解答!


a893dbff7d6b3df35416929aeb64239.png


df8ad6bd1e6879bcaa20bbde9b02c6b.png

9fba229cf03898454e40a29bed2d1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