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华每一个40分钟的背后......
质量立校是启华的立校之本。
一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0分钟,但打磨一堂40分钟启华品质的课堂,背后需要老师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时间和精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启华老师们的日常,了解每一次的“40分钟”背后......
01
学习和思考
备课、听课...学习中的启华老师
开学初,老师们依据新版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内容,组内教研和学生实际情况,做了全面和详尽的教材分析。
任何时期,电脑书写都无法代替教师的书写示范;一手流利漂亮的字体,是每一位老师必备的专业基本功。翻开老师们的备课本,整齐干净的字迹、条分缕析的语言、灵动创新的思维……根据学情、学型,紧扣课标,重点突出,渗透理念,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身体条件、性别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运动基础、接受水平......启华的老师们在设置学习目标的时候,考虑到学生们的个体差异进行了不同的规划。
老师们在听课时认真记录、及时反思,在反复听课和不断反思中不断成长。听课节次越来越多,听课本也越来越厚。
02
责任和关爱
爱与责任是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启华的老师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方法,更是传递情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追求全人教育的发展观。班主任最大的荣光不是来自那一沓厚厚的荣誉证书,而是来自于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学生的作业本上,除了老师的批改痕迹,时常还有鼓励的话语,即使偏离了标准答案,启华的老师们也总是善于发现同学们的闪光点。
在教学评价时,相比简单的分数,启华的老师们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意志、交往合作等方面的评定。
课堂中,老师正能量的思想、精神追求和价值观会对学生产生正向影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将教学联系生活,孩子更能理解社会的运作,对生活充满热情,敢于表达内心的情感,拥有健康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03
研讨和打磨
每一分钟、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符号...
老师们打破以前的教学常规,灵活地运用和处理教材,处理好分科与综合、持续与均衡、选修和必修的关系,增强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会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利用课件、设计精美的板书、进行教学活动创新等。
因此,启华的课堂设计需要精细到每一分钟的分配、每一句话的表述、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
导入点的选择、知识点的梳理、兴奋点的激发等方面是不是恰到好处?
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是否能让学生全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安全方面所采用的策略、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对教学过程的把控,器材的准备和对场地的利用.......
这些都是启华老师们需要思考的内容。
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发展是启华老师们不约而同的默契。增加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操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一节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展示着老师们娴熟从容的授课过程。那些近似完美无缺的课程设计,其实背后是他们不分昼夜的辛勤、是他们的拼尽全力。
只要学生通过学习不断成长,一切便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