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五个关键词

一起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初二(10)班-徐务宁

红船精神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红船”代表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引领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一直以来都是昭示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精神航标。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更应该弘扬红船精神,谱写明天华丽的乐章。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启华在过去的一年里,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开国大将肖劲光之女、南昌启华双语学校名誉校长肖凯为学校师生讲述父辈的英雄事迹。勉励孩子们铭记挥洒热血的过往,珍惜来之不易的现在。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通过了解英雄事迹,让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心目中,确立起至少一位崇拜的英雄人物,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六(2)班-程瑶

抗疫力量

国庆将至,回望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2012年初,就在我们以为,疫情的阴霾已经散去,2022年3月16日,疫情反扑,我们只好居家学习。


这段时间里,大白们纷纷坚守服岗位,为疫情好转贡献自己的力量。现在,疫情稍稍好转。在这里,我想和大白们说:“谢谢你们的坚守,因为你们的默默付出,我们才能重新回到学校学习。”是你们给了我力量,那就是中国力量!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面对突然而至的疫情,所有医务工作者和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成为了这场战疫中无愧的脊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有万众一心、精诚团结才能战胜疫情。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启华人纷纷加入志愿者行列,贡献自己的力量,感受团结的力量。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岗位坚守是一种责任,是对国家的一种爱。社区工作者、警察叔叔、环卫工人都是我们身边最美的人。同学们利用假期参加打工活动,体验坚守的力量。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融合部 22C班-沈诗哲

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艺术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那么民间艺术就是镶嵌在传统文化这顶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对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最能体现老百姓生活方式的莫过于那些异彩纷呈的民间艺术了。在民俗研究的资料里,民间艺术也就理所当然地占了好几成。时至今日,传统的民间艺术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比如逢年过节在家随处可见的剪纸、木刻、陶艺、木工等……


但可惜的是,民间艺术家在古时被视为从事低端劳动的“工匠”,通常不能在作品上留名。好消息是现代学界给民间艺术来了个“大抢救”,民间艺术又被重新重视了起来。在国家的推动下,一个个民间艺术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了起来。


作为下一代的我们更应该传承这些体现我国文化特色的艺术,让中华民族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而后传承于世,就像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文化是浸润在国家和民族灵魂深处的深刻印记,上下五千年,我们应该是最具“美的底气”的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从中不断获取精神滋养,我们将走得更坚定从容。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懂中国,从儒、释、道的经典要义中去探索。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有底蕴的审美思想,都不是凭空就来的,它本身就是一种教养。文化自信才能民族自信,发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给孩子们建立自信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初二(1)班-刘丰赫

汉代海昏侯

走进金色海昏,满眼奢华的黄金玉器迷乱了我的双眼。当年,你该有多么的富庶,海昏!


走进丹漆海昏,扑面而来的孔子屏风慰藉了朝圣者的心。是你,让我目睹了圣人容颜,海昏!


走进书香海昏,浩如烟海的隶书简牍挤满了我的想象。是你,给我们留存了文化的基因,海昏!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每一件都蕴含着中国智慧。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阅读经典,细腻的情感,被编织在字里行间。


5个关键词!看启华学子如何懂中国?


古建筑、榫卯结构、明暗楼层的设计、屋顶的瓦当......每一样都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